ChinaVis 2022 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1 人文遇见可视化

计算机与人文社会领域的交叉融合催生了数字人文的繁荣,大量的文献资料、历史古籍、戏曲艺术、文化遗产被数字化并提供给大众获取使用。近年来,可视化与数字人文的跨界融合,丰富了数字人文的研究手段和成果形式,已在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重学科领域产生一些令人兴奋的成果。本论坛将重点讨论可视化技术与数字人文潜在的结合点:可视分析是否能为数字人文带来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可视化呈现形式如何更好地辅助人文知识的获取、分享与传播,人文学者的信息可视化需求给可视化技术研究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等等。

时间:7月23日 10:00-11:15
地点:会议中心大会堂

主持人:袁晓如,北京大学


个人简历: 袁晓如,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担任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与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长期致力于可视化与可视分析通用基础方法与领域应用系统的研究。高动态范围可视化的工作获2005年IEEE VIS大会最佳应用论文奖,近年来指导团队十余项次在 IEEE VAST 可视分析挑战赛中获奖。应邀数十次担任IEEE VIS, CHI, ChinaVis, EuroVis, IEEE PacificVis等国内外可视化或相关领域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和其他各类学术活动组织工作,2017年任IEEE VIS大会论文主席(SciVis)。发起共同创建中国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大会。担任IEEE TVCG,Journal of Visualization等国内外专业期刊编委。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






Panel嘉宾 (以姓氏字母为序)


个人简历: 陈静,博士,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数字人文创研中心发起成员、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人文资源建设与研究”重点创新团队成员。






个人简历: 付志勇,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长聘副教授。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副主任、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艺术与科技创新基地主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委会秘书长,世界华人华侨人机交互协会会长。农村农业部第二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承担交互设计、服务设计、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本科与研究生课程。研究关注于智能产品与服务设计、人本城市与设计未来等领域。



个人简历: 李谦升,1983年生于江苏南京,现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信息与交互设计工作室负责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访问学者。近年来主要从事信息设计、数据可视化、交互设计等领域的研究。兼任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会员。





个人简历: 夏翠娟,上海图书馆研究员。研究方向:元数据、知识本体、关联数据、知识组织、数字人文、文化记忆、元宇宙应用。主持国家哲学社会基金课题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参与撰写专著3部。是图书情报知识、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馆论坛、图书馆杂志等学术期刊的外审专家,数字人文研究、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Society编委。





个人简历: 张加万,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教授,博导,CSIG常务理事,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秘书长、天津市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日本JAIST兼职教授、青海省昆仑学者/英才。以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1项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在顶级学术期刊、会议包括ACM Siggraph、ACM TOG、CHI、MM、IEEE TVCG、IEEE Vis、CVPR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获天津市科技发明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十二届天津青年科技奖。



个人简历: 张晓虹,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中心主任、《历史地理研究》期刊副主编。任国家教材委员会历史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学会历史地理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哈佛大学worldmap委员会委员、CBDB学术委员。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著有《文化区域的分异与整合——陕西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等多部著作,在SCI、SSCI和CSSCI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



圆桌论坛2 可视化与人工智能

当前可视化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已表现出巨大潜力,推动了可视化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技术发展。一方面,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在改善人工智能的基础数据质量和可解释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为可视化与可视分析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本论坛将重点讨论可视化与人工智能交叉研究的机遇与挑战,包括但不限于:可解释机器学习、智能特征提取、基础数据的质量提升、协同可视分析中的数据隐私保护;可视化视图和布局的自动生成、准确和普适的智能交互方法选择、智能故事叙述等等。

时间:7月25日 9:45--11:00
地点:青海宾馆 1 楼迎宾厅

主持人:魏迎梅,国防科技大学


个人简历: 魏迎梅,现任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虚拟现实、数据可视化与可视分析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获军队育才奖银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和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著有教材或译著9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项。






Panel嘉宾


个人简历: 刘世霞,清华大学教授,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IEEE Fellow。主要研究方向是可解释机器学习,文本可视分析和文本挖掘。2020入选IEEE Visualization Academy。担任 CCF A类会议 IEEE VIS(VAST) 2016和 2017的论文主席,IEEE VIS 2020-2023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 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副主编( Associate editor-in-chief)、曾任编委;担任CCF A类期刊Artifical Intelligence编委;担任 IEEE Transactions on Big Data 和ACM Transactions on Interactive Intelligent Systems的编委。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个人简历: 陈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云计算与大数据”专家组成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AD &CG专委会秘书长,5个ACM/IEEE Transactions编委。所研发的系统在华为、阿里云、浙一医院等单位部署应用。





个人简历: 陶钧,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及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2015年于密歇根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2015至2018年于圣母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员。其主要研究兴趣为信息论,优化方法,深度学习及交互探索方法在科学可视化上的应用。在可视化领域顶级会议IEEE VIS及期刊TVCG上发表论文10余篇。任IEEE VIS, PacificVis, ChinaVis等会议组织委员会及程序委员会委员,期刊Visual Informatics青年编委。




个人简历: 李晨辉,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2018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研究方向包括基于感知智能的信息可视化、时空大数据智能分析、智能设计等。在IEEE VIS、TVCG、TMM、CGF等国际期刊及会议发表多篇论文。获SiggraphAsia2017可视化研讨会最佳论文奖,2020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担任VINCI2019本地主席,ChinaVis2022海报主席,长期担任IEEE VIS、CHI、TVCG等国际期刊及会议的审稿人。




个人简历: 陈思明,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可视分析与智能决策研究组负责人,上海市高层次引进人才。北京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学士,从事大数据可视化与可视分析的研究十余年,共发表国际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在IEEE VIS,IEEE TVCG,CGF, ACM CHI等顶级国际可视化会议以及期刊上发表近20篇文章。曾获得北京市图像图形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项。担任IEEE VIS(CCF A)国际程序委员会委员,IMX会议论文领域主席等,获得十余次学术奖项,更多信息请登录:http://simingchen.me 查看。



个人简历: 孙国道,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数据挖掘、可视化和可视分析方面的研究,在可视化领域相关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包括IEEE TVCG、IEEE VIS、IEEE TMM、ACM TIST等,相关成果应用于交通、安防、社会治理等领域。担任IEEE VIS、IEEE Pacific VIS、VINCI、ChinaVis等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等,以及ChinaVis海报主席,FastForward主席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等,作为项目技术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Panel主席

  • 陈谊,北京工商大学
  • 魏迎梅,国防科技大学